同在尖草坪区防疫一线,马秀玲、吴兔生这对夫妻在各自岗位上默默付出,为守护群众的健康平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马秀玲是尖草坪区疾控中心的职工,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她的主要工作是对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做信息调查。2月8日晚上11时多,刚刚回家的马秀玲电话响起,接到调查任务后她立刻返岗,穿好防护服赶往南寨兴安小区。该小区有位居民是从武汉回来的,已经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
那天晚上,马秀玲和她的同事张新华、张建平及一名公安人员在患者家里,一直工作到凌晨4时多。返回单位,她和同事们马不停蹄地写调查报告,并上交尖草坪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结束时已经是第二天早上6时多。
疫情发生至今,马秀玲参与调查的密切接触者涉及30多户居民。期间,大部分人都很配合,只有一次例外。那天是大年三十,接到有两位疑似病例的报告后,马秀玲和同事陈国忠上门做调查,但被拒之门外。他们一直在门外耐心劝导,一个多小时后,家里的两人同意了接受调查并隔离观察。
“说心里话,常常与密切接触者在一起,有时心里也有恐惧,但职责使然,必须冲锋在前。”马秀玲说。
从过年到现在,马秀玲和丈夫吴兔生见面的时间很少。两人都忙碌在防疫一线,常常是“你刚一回家我就接到任务出发”。
吴兔生是尖草坪区卫体局的干部,在这次防疫战中,他被抽调到尖草坪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综合协调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上级部门反馈的确诊病例乘坐航班、火车或者出现场所的情况,汇总筛查出同机、同车或同一场所出现的隶属于本辖区户籍的所有人员信息,然后一一追踪、核实身份、住址、来往行踪、密切接触者。
一份名单动辄就有上千人的信息,工作量可想而知。吴兔生说,有的人只是身份证上登记着户口所在地为尖草坪区,事实上人根本不在本地。而有的人当你给他打电话核实情况的时候,干脆挂断电话。
追踪不到的时候,吴兔生就将一些不够全面的信息反馈到公安局、派出所,通过指挥部协调联合各部门共同完成信息追踪、核实。群众每天从官方媒体看到的疫情通报数字,就是在和吴兔生一样的工作者们所做的信息分类、梳理的基础上确定的。
作为尖草坪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综合协调组组长,每天凌晨1时前,吴兔生要将一天的准确数据报回市、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然后再一一反馈给他们所在的乡街以及各社区。为此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天只能睡三四个钟头,但他没有退缩,他说:“我首先是一个做过临床工作的医生,面对疫情,我必须将我的所学专业用到实际情况中,不能有一点差错,倘若在我这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就可能因为我的过失导致更严重的情况发生,坚决不能漏掉任何一条有用信息。”
他拿出了三个装得满满的文件盒,有各种来函、通报、批示,还有一些是表格,记着密密麻麻的数字、符号、电话号码,这些都是他一条一条筛选出来的。到目前为止,经他核查出的来自湖北武汉的人员、车辆、住宿和交通信息,与之有过密切接触的共600多人。
吴兔生还是尖草坪区红十字会的副会长。由于工作人员少,他经常身兼数职,有时需要充当搬运工、装卸工。有一次,一车5吨的消毒液送达,每桶25公斤,他和仅有的几名工作人员一起装卸,过度劳累导致痛风发作。领导让他请假休息,但是疫情当头,形势严峻,他仍然坚持带病上班,“一拐一拐”地来回奔忙着…… 在最近不多的见面时间里,马秀玲和吴兔生这对夫妻最常说的就是“在外做好防护措施,照顾好自己,加油!”马秀玲说:“现在的我们,是夫妻更是‘战友’,互相鼓励后就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