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目:“高仿”APP丛生快避开这个坑
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功能强大,支付、查询、学习、了解资讯,下载APP即可搞定。然而,人们在享受方便快捷的同时,一些“高仿” APP却在扰乱着这个市场,侵害消费者权益。面对鱼龙混杂的状况,不少人会感到迷惑:到底哪个才是官方认证、安全可靠的APP?12月13日,消协人员提醒,在下载使用APP时,需仔细辨别应用程序的真伪,如遇到要求转账、打开不明链接等,一定多长个心眼。
云里雾里,真伪难辨
“听说现在通过微信支付就可以交罚款了,我就想下载个交通违章查询APP,结果一下子蹦出那么多,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实在分不清。”12月13日,市民毛女士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困惑。她说,自己刚学会开车不久,一些交通规则还有些记得不牢,开车在路上就怕违章。有天傍晚,她开车在北大街与新建路东北口右转车道上,没注意信号灯与直行灯不同步就右转了,刚转过去她才瞅见信号灯为红灯,当时吃了一惊,她认为应该是闯红灯了。回到家,她就迫不及待地准备在手机上下载个交通违章查询APP,想提前熟悉操作程序。可谁知道,当她在手机“应用商店”输入关键词后,弹出几十个相关APP,这下,她犯难了:“到底哪个是交警部门的?”随后,记者按毛女士所说体验了一下,果然,在输入“交通违章查询”后,显示不同图标的相关APP很多,比如“车行易查违章”“交管12123”“12123查违章”“违章查询助手”“汽车违章查询”等,让人感觉一头雾水。采访中记者发现,不仅交通违章查询APP “版本”众多,涉及银行、公积金、房贷、购买车票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APP,亦是令人眼花缭乱。
火眼金睛,以免被坑
利益驱动,市场混杂,越来越多的“高仿” APP充斥着手机应用平台,游走在“灰色地带”,给消费生活埋下了不少安全隐患。前段时间,一条信息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山东济南一位韩姓市民原本是想投资理财,却因下载了一款名为“XX银行信用卡”的山寨APP,而遭受了银行卡被盗刷、莫名被贷款。当他就近到银行营业网点进行核实时,却被告知所安装的客户端为“高仿”产品,令他苦不堪言。
专家指出,区别于正版APP,这些手机应用程序已经涉嫌侵权,对用户可能产生实质性危害,应该严格管理,尤其像涉及教育、医疗、公积金、养老保险等相关功能的APP,更要重点关注,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 “涉及提供个人信息等,一定要慎之又慎。”消协人员介绍,如今,“高仿” APP横行是因其“有利可图”,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消费者信息等,牟取不正当利益,让消费者经济受损。因此,在下载使用APP过程中,除了仔细辨别真伪外,如遇填写详细个人信息、转账汇款等情况时,一定要谨慎,或向相关部门咨询确认之后再作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