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报业集团) >> 综合新闻

当好企业发展的“服务员” 端好营商环境的“大盘子”

——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优化营商环境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纪实

来源:太原新闻网 作者:贾军红 2019年11月14日 09:52

  “以前新办企业,需要好多天,现在开办企业手续少了,时间短了,非常便捷”“一提到审批就头疼,现在几天就办好了,提交的材料也少了,有的跑一次就拿到证了”。近日,前来太原市为民服务中心市场监管窗口办事的企业和群众交口称赞市场监管部门高效快捷的办事效率。

  近日,自许多来市场监管部门办事的企业和群众在注册登记、行政审批等方面的简化中受益,纷纷为市场监管部门“刀刃向内”式的改革点赞。

  今年以来,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指引,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主题教育的实践载体、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考场,突出“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切实找准企业发展“服务员”定位,端好优化营商环境“大盘子”,以市场监管人的使命和担当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

  简政放权 用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简政放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简政放权,精简的是束缚着市场主体的“无形枷锁”和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有形之手”,放活的则是企业的活力、发展的动力和全社会的创造力。

  在为民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局注册登记科窗口,该科负责人介绍道:目前,我们将开办企业所需的申请材料由原来的43个简化为15个,办结时间由平均26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11月底将继续压缩至3个工作日,为办事企业提供最大化的便捷。突出“准入易”。大力推进全程电子化,申请人以电子文件、电子签名方式向登记机关申办企业登记业务,无需提交纸质材料,无需往返登记窗口,领取电子营业执照。截止到2019年10月底,我市全程电子化登记企业达到30126户。破解“退出难”。加强与税务部门简易注销业务协同,开展市场主体强制退出工作试点,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市场退出服务机制。目前,已为29548户企业适用新政申请办理了简易注销登记,为经营者节约公告费用820余万元。实现“自主报”。全面推行企业自主申报,今年3月起不再对企业名称进行预先审核,实现“零上门”“零等待”“零表格”“零遗漏”“零时差”“零阻碍”,目前已有29368户进行了自主核名。

  “照”发了,“证”如何快速办理?划清“证”“照”界限,理清“证”“照”关系,理顺“证”“照”功能,对涉企行政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方式实行改革,全方位为企业开办经营提供便利化服务,让企业在市场准入环节更加高效便捷地实现“快入准营”。

  据该局审批科负责人介绍:我们始终以方便办事群众为工作宗旨,精简申报材料、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最大限度减少审批环节,最大幅度提升审批效率,努力实现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零见面”办证,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

  据悉,我市市场监管部门承担的行政审批事项有食品生产许可、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认定、气瓶充装单位资格许可等13项,为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该局在行政审批上围绕“减、缩、快”做文章,积极优化再造审批事项服务流程,最大限度减少审批环节。如“调整食品生产许可受理环节,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短到10个工作日;药品经营许可和认证两个审批流程只需提供一套申报资料并将审批时限缩短至7个工作日;气瓶充装许可在由法定20个工作日时限要求上压减为5个工作日后再缩减到3个工作日(不含鉴定评审和企业整改时间);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资料齐全即可在窗口即来即办、立等可取;零售药店办理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取消现场核查环节”等等,审批环节的减少、审批时间的缩短,体现的是市场监管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使命担当,换来的是办事企业满意度的提高。

  山西鸿翔一心堂药业有限公司张丽娜说“我是前来办理药品经营许可和认证的,以前需要我们申报许可和认证两个项目,需要报两套基本一样的资料,非常麻烦,现在只需一套了,方便了我们企业办事。”

  提高简政放权的“含金量”,“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体现市场监管部门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信心。机构改革以来,该局共办理行政许可及备案事项3161件。截止到10月底,全市市场主体共有457723户,较同期全市市场主体数量有了较大的增幅,市场活力持续得到激发,群众满意度持续上升。

  宽进严管 用监管的“力度”换取市场环境的“净度”

  准入门槛的降低和政策的宽松,必然迎来市场主体“井喷式”的增长,如何有效对市场主体进行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证市场“活而不乱”,该局以问题为导向,着力破解优化营商环境中的难题。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干扰。在全省率先起草并以市政府文件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方案》和《关于印发市场监管领域全面实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全面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全覆盖和常态化,目前已完成24大类65项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45个监管对象库的建设,抽查检查企业5846户。进一步强化企业信用监管,全市企业年报公示率达97.08%,“双告知”认领率达99.5%,涉企信息归集总数达46.4万条,位居全省第一。

  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首次轻微违法及时纠正的企业免于行政处罚,将登记地址失实、未按要求年报的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列入名录三年以上未进行整改的企业列入严重失信名单等措施,着力构建市场主体“一处守信处处受益、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格局。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对列入异常名录的企业在整改后可移出,对严重失信的企业可进行信用修复,鼓励失信企业主动纠错、重塑形象。今年以来,市级560户企业移出了异常名录,对51户严重失信企业实施了信用修复。

  维护良好市场秩序。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建立从食品生产、流通到消费全过程监管机制,聚焦重点人群、重点产品、重点区域,以特种设备、农资、汽车、医疗、食品药品等为重点,开展综合执法大检查,对36家违法违规企业集中约谈曝光,严厉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行为。今年以来,查办各类市场监管领域案件400余起,罚没款300余万元,抽检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两千余批次,抽检车用柴油(汽油)等600余批次。

  发挥职能优势 用服务的“热度”换取营商环境的“温度”

  宽的准入政策,严的监管力度,市场主体日趋规范。如何促进企业发展,市场监管部门发挥职能优势和技术特色,多角度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聚焦质量强市战略,发挥好政府质量奖励制度的激励导向作用,支持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现场改进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督促企业应用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推动太原制造走向精品制造。开展重点行业工艺优化行动,组织质量提升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企业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着眼于我市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强名牌培育,开展品牌培育、质量标杆遴选等试点示范活动。我市2家企业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5个组织及个人获第二届山西省质量奖,40个产品获山西省名牌产品称号。

  强化标准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开展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重型机械)标准化试点,推广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培育引领企业标准的“领跑者”,推动产品质量水平大幅度提升,实现产品质量从太原“制”造向太原“质”造的跨越。鼓励各类组织积极参与标准研制,加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品标准制修订力度,抢占标准新高地,增强标准话语权。

  开展“诚信太原,放心消费”创建。建立统一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创建评估标准,制定《消费环节赔偿现付制度》《七天无理由退货制度》等一系列经营者自律制度,鼓励和引导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创建。太原居然之家春天店、东都服装批发市场等一大批企业入选首批“诚信太原,放心消费”示范建设单位,树立了诚信经营标杆。我市“诚信太原、放心消费”创建受到省局高度肯定,并在省局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

  一项项改革举措的落地,激发了市场活力;一个个监管模式的创新,让市场活而不乱;一条条服务企业的举措,让企业更加发展。下一步,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指引,时刻倾听群众心声、企业呼声,在检视问题中革新提升,在整改落实中体现使命担当,持续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不断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潜力,以主题教育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编:贾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