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1日报道近日,中国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外媒注意到,内容涉及从公民教育,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子女到垃圾分类以及规范开展升国旗等方面。
据英国《卫报》网站10月29日报道,《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呼吁中国公民诚实守信,广泛开展文明出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就餐、文明观赛等活动,在海外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
报道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这份实施纲要重点关注弘扬爱国主义,呼吁要制定国家礼仪规程,完善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规范开展升国旗、奏唱国歌、入党入团入队等仪式,强化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增强人们对党和国家、对组织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还呼吁公民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
纽约福德姆法学院法学教授、中国问题学者卡尔·明兹纳说:“实施纲要的总体目标是明确‘好’行为,而这包括你可能会希望你的子女内化的伦理教育。”
实施纲要称:“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由于市场经济规则、政策法规、社会治理还不够健全,受不良思想文化侵蚀和网络有害信息影响,道德领域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报道指出,在实施纲要中,最重要的是,公民道德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专家们说,这份文件是宣传工作将得到加强的一个迹象,重点是中国传统,并关注道德和文化。
另据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10月30日报道,中国领导人希望提高其公民的“道德素质”,并且为此发布了带有具体说明的文件。中国政府通过这份文件向人们解释什么才是教育、消费等行为的正确做法。
报道称,日前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向公民指示如何教育子女、庆祝传统节日以及在境外树立良好形象。
报道称,这些建议通常是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