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报业集团) >> 综合新闻

山西国际能源集团:向一流综合清洁能源服务商挺进

来源:山西日报 2019年10月17日 17:00

  

神池风电。 杨虎虎摄

时序轮替中,亘古不变的是先行者的身影;历史坐标上,清晰镌刻的是改革者的脚印。 12年前,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是山西率先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省属企业,担当实干、开拓创新,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背景下,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又一次站在改革发展的潮头,朝着打造一流综合清洁能源服务商、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目标阔步前进,以积极成果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革故鼎新率先混改

  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是山西省属重点企业之一,其前身为1989年成立的山西省地方电力公司。2007年2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山西省国资委”)批准设立,注册资本5亿元。2008年6月,山西省国资委批准该公司以资本公积47亿元转增实收资本,变更后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均为52亿元;2008年12月7日,山西省国资委以划拨资产形式增资4.3908亿元,变更后实收资本为56.3908亿元。股东目前为山西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

  2007年4月,经国家商务部批准,山西国际能源集团和两个世界500强企业——韩国电力公社、德意志银行共同创立了格盟国际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100亿元。这是省属国有企业第一例除债转股之外主动进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山西国际能源集团在我省国企改革和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中先行一步。

  2009年至2014年,格盟股权更加优化,现股东为四国六方。山西国际能源集团相对控股;韩国电力公社、日本电源开发、日本中国电力、韩电-友利-斯普罗特国际私募基金、德意志银行参股。迄今为止,格盟依然是国内能源类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

  在发展过程中,格盟国际确立了“做强主业,多元发展,大力实施七大板块的战略”,业务领域由单一的发电发展成为集发电、天然气、新能源、水务等七大板块多元化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其中,已投运的电力装机718万千瓦,在建的电力装机642万千瓦,是山西最大的发电集团之一。

  公司现有资产530亿元。2018年,营业收入120亿元,利润8.4亿元,缴纳各项税款12.6亿元。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7亿元,利润2.9亿元,缴纳税款5.1亿元。

  创造多个第一作为山西省最早成立的电力投资主体投资建设了全国第一台30万千瓦供热发电机组、第一台脱硫环保大型机组、第一座亚洲最大哈蒙式空冷塔的发电机组、建成了全国第一台30万千瓦煤矸石发电机组,5年来,煤矸石发电装机增长16倍,建成世界上第一大的煤矸石发电基地,组建了全国第一家煤矸石发电研究中心;建成了全国第一座三塔(烟囱、空冷塔、脱硫塔)合一的发电厂,全省第一座跨区域供热的热电厂。在全省所有企业中第一个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公用事业,组建了全省第一家公司化污水净化企业,在全国第一个试验成功具有知识产权的“污泥低温碳化装置”,第一次成功解决世界城市环保一道难题。

  率先实现国际化混合所有制山西国际能源是省内最早完成混合所有制的国有企业,一次性引资53亿元与国外先进资本组建了格盟国际能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能源类中外合资公司。国际能源由一股独大(100%)改为相对控股(47%),降低了国有股权比重,走上了资产资本化、股权多元化的路子。公司建立了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内部治理科学规范,运行良好,成为山西的标杆示范企业。

  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不设部门,只设主岗,实现一人多职,一岗多能,工作任务以小组方式进行,打破了传统的层层报批的管理办法,公司决策高效,人才队伍精干高效。

  在子公司全面推行“三个一”管理考核模式,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即选好一个总经理,定好一个指标,用好一个年薪制。将用人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3个核心管理环节有机结合,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做到有效激励和监督制约的统一。

  控股电厂推行“一体化管理、契约式经营”的模式。新建电厂生产运营外围运行,合同管理,实现了企业高效、稳定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果,促进企业反腐倡廉建设。 格盟公司为中外合资企业,是山西国际能源资本运作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与国际资本接轨,争取境外融资,格盟公司正在积极申请A+H股上市。另外,格盟公司的外方股东均为世界500强企业,在发电技术方面世界领先。在引进股东的同时,也引入了他们先进的发电技术和管理优势,对下属发电企业进行技术诊断,提出技术方案,保证了机组技术水平的先进性。

  创新驱动驰而不息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创新,是企业的永恒课题,更是其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

  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集团层面已完成国际化混合制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二级单位的混合制改革。目前,发电企业基本都实现了煤电联营合作;积极试行职业经理人制度,2018年,在平朔煤矸石电厂下属的建材公司通过市场化方式选聘职业经理人,当年扭亏,2019年预计盈利500万元;积极推进职工持股改革,目前已在普丽环境公司进行职工持股试点,方案经多次论证,已经国资委审核通过,并报集团备案,现已开展评估工作。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推进各项企业改革。 公司非常重视科技创新,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携手,围绕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开展多项技术合作,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与国家共建循环硫化床技术中心,在煤矸石发电技术方面研发出多项技术成果;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合作,在太原成立中美清洁能源中心,围绕煤清洁转化技术、富氧燃烧、二氧化碳埋存、二氧化碳利用等进行研发;与浙江大学合作,在平朔煤矸石电厂建设国内第一台热电气多联产装置,将电煤入炉前进行热解,分离出甲烷、焦油等产品,有效地提高煤炭利用价值,减少污染物排放;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研究石灰热化学储能、材料改性和供热基础研究,形成中试示范。

  投资促转型书写新华章

  近3年来,山西国际能源集团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累计投资近200亿元,努力将格盟国际由单一的能源生产商转型为综合清洁能源服务商。做精做优发电主业主要发展以煤矸石为主的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和外送电项目,在加大废弃物治理、改善环境的同时,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投资的项目主要包括盂县2×100万千瓦发电项目,为山西向河北南网的点对网外输电项目,也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十二条重点输电通道之一,总投资75亿元,计划于2020年上半年投运。投资的低热值项目有山阴二期2×35万千瓦发电机组,为蒙西-天津南外送电配套项目;介休崇光发电×35万千瓦发电机组,为榆横-潍坊外送电配套项目等。同时,将火电厂作为热源点,大力发展长距离清洁供暖,建设一批“区域供热网”,逐步建成山西“大热网”。目前,供暖面积为4700万平方米,力争在3年左右达到1亿平方米。

  超常规发展新能源把发展新能源作为补短板的重要举措之一,加快提升新能源装机比重,优化能源供给结构,3年内计划投资80亿元,新增装机150万千瓦,年均增加50万千瓦。

  推动储能项目发展,在全省规划一批储能项目。在已关停的天石电厂建设山西第一座规模为50MW/200MWh调峰+30MW/15MWh调频的独立储能调峰电站,为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更好消纳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挥积极作用。

  做强做大煤层气产业利用山西煤层气资源富集的优势,大力发展煤层气产业,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目前,集团已投资近50亿元,建成运营煤层气管线1200公里,年销售气量13亿方。已率先打通山西与河北的输气管线,满足京津冀、雄安新区的用气需求,实现晋气外送。目前,正规划建设山西-陕西、山西-河南跨省输气通道,实现山西和周边省份输气管网互联互通,为山西成为清洁能源外输电基地做出积极贡献。 初心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山西国际能源集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新时代的科学理论中汲取养分,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充分凸显“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战略引领作用,围绕“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定位,以“改”促“转”,先行先试,在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中发挥表率作用,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新兴产业上展现新作为,打造一流的综合清洁能源服务商,把集团各项事业不断推向新的高度,以新的工作成果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责编:王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