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印有五角星的搪瓷茶缸大红皮箱二八大梁自行车
上世纪60年代扎“辫子”的105路电车
上世纪70年代大象滑梯
上世纪80年代熟悉的冰棍箱“跳格子”游戏
上世纪90年代儿时的卡通形象……
连日来,太原市杏花岭区北肖墙路一段约百米长的文化创意墙,引起人们的围观和赞叹。围墙上,一些年代感十足的老物件,以浮雕、模型、绘画、实物相结合的形式展现了出来,成为这条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街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2019年3月,杏花岭区将主干道之一的三墙路列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改造的重点路段。三墙路,是西肖墙、上肖墙、北肖墙三条道路的非正式统称。该区域为明晋王府所在地,因宫城外围筑有萧墙,按方位分为东萧墙、西萧墙、南萧墙、北萧墙和上萧墙,后拓成道路,并简以“肖墙”为名。
文化创意墙本是紧贴居民区的一面破旧围墙。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增加老街巷的历史氛围?经杏花岭区创城办反复研究,决定以这面围墙作为改造重点,并最终采用了由清华大学设计团队设计的方案,创作出一幅由六大展示区构成、主题为“幸福之路”的画卷,旨在通过还原老太原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生活场景,让人们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巨变。
“这个印有五角星的搪瓷茶缸、大红皮箱和二八大梁自行车,是上世纪50年代最时髦的用品;扎‘辫子’的105路电车是上世纪60年代的公交车。”正在墙前留影的赵光明大爷年逾七旬,他兴奋地告诉记者:站在这些老物件前,就好像回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你应该对那个滑梯有印象吧?”记者顺着赵大爷所指的方向望去,大象滑梯映入眼帘。那是70后、80后儿时最喜欢的游乐设施之一,它承载着他们最欢快的时光,如今算来也该年近半百了。
这是一面集“记忆、文化与互动”的文化墙,每个年代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记忆、觅到童趣。
80后可以在这里看到曾经熟悉的冰棍箱,还可以现场再来一次“跳格子”游戏;90后可以和儿时的卡通形象哪吒、阿凡提、舒克和贝塔零距离接触。
目前,五大展示区已经亮相,第六展示区的墙面以布覆之,凸露于外的机翼,不难想象出主题应该是让国人振奋不已的科技进步。
勾起回忆,带来感动,让人称奇的远不止这些。它还是一面有着3D效果的文化创意墙。
以105路电车图案设计为例,这幅画面的背景是一条宽敞的街道,一辆写有105路字样的公交车行驶在街道上正准备拐弯。设计者将这辆车的车身画在墙面上,车头则做了立体造型,不但左侧轮胎是仿真立体模型,就连驾驶位都突出在画面之外。这种画面与立体模型相结合的表现形式,给人公交车快要驶出墙体的感觉,极富视觉冲击力。
附近居民告诉记者,“幸福之路”墙面昼夜效果两不同,其中夜场的灯光照明经过一番精心设计,别有一种情调。
一面墙,留住了行人的脚步;一面墙,带来了无数记忆;一面墙,见证着历史变迁。驻足墙前留影的人们纷纷表示:老街墙上的年代秀,不仅让这条街道有了浓浓的文化气息,而且这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让人非常直观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特别亲切,令人振奋,让人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