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日20时,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在中心联欢表演区,25岁的太原女孩、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王雨鸽身着朝鲜族表演服饰,和100余名同学一起参与了联欢活动三个篇章的表演,用动人的舞姿展现中华儿女的自豪和喜悦。巧合的是,十年前的10月1日,作为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群众游行方阵演员,王雨鸽同样在天安门广场起舞过,本报曾于2009年10月9日以《天安门前舞水袖“这辈子都忘不了!”》为题,报道了精彩瞬间。演出结束后,王雨鸽依然心潮澎湃:“一生能有一次机会在天安门前跳舞,已是非常幸运,而我得到了两次机会,心中的感动是双倍的!”那么,王雨鸽经历的台前幕后都有哪些故事?一起来看。
万人同唱v赞歌激荡爱国情怀
当晚,14亿人同祝愿,共欢乐,演出全程都令人格外兴奋。在《好儿好女好家园》《新天新地新时代》《同欢同乐同祝愿》三个篇章中,王雨鸽和同伴们一起跳起欢乐的舞蹈,打起长鼓,露出最美的笑脸,同现场数十万人一起,感受了一次以烟花、交响乐作背景,以欢呼声、歌唱声作音乐,以爱国、爱家、爱人民为底色的盛世欢歌。
王雨鸽回忆:“尽管之前已经实地演练了三次,熟悉了流程,但是,只有在那一刻到来时,内心涌动的爱国热情才真正被点燃。”
“我看到,周围的同学们都投入了300%的热情,我好像那天晚上才认识他们。”为什么这么说呢?“之前大家跳的时候,因为有摄像机位、或者有观众在看,所以跳得投入,但是,那天晚上,不管有没有摄像机位和现场观众在看,他们都在跳啊唱啊,在拍手,情不自禁,完全忘我,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最让她感动的时刻是,当一面长90米、宽60米的巨幅国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冉冉升起时,璀璨的烟花与恢弘的交响乐交织,现场万人同唱《歌唱祖国》。那声音响彻寰宇,神圣又庄严,浓浓的爱国之情在胸中激荡,令人泪目。
百天集训每一个小我都是主角
今年7月开始,王雨鸽就和同学在北京昌平的一个训练基地开始封闭训练。
放弃暑期,从早8时至晚10时,他们练得很辛苦。有时候碰到下雨,他们就穿着雨衣继续训练。已经有过一次表演经历的王雨鸽还给同学们支招:训练时要戴上遮阳帽、穿上防晒衣,涂好防晒霜,她还随身带着创可贴、感冒药、风油精等,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要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心联欢表演区表演的演员除了王雨鸽和她的同学外,还有其他演员共3000多人,因此,每个人在表演时,都有自己的坐标点位。王雨鸽的开场点位是横向8号,纵向33号,仅第一篇章,她就有20个不同的点位,必须熟记,真有点像复杂数学题,王雨鸽却笑笑说:“排练了无数次,这些点位早就记熟了。”
这么多人同时表演,需要互相配合。一次,骑平衡车的演员需要调整走位,“朝鲜族”姑娘们就在原地等待了一上午。
越是临近正式演出,排练的时间越不固定,一次,王雨鸽和同学们拿着长鼓走位,需要重新调整速度和线路,练到了凌晨两点。在没有正式演出时,因为排练时间长、条件艰苦,有的演员便会有情绪的波动:“放弃一个暑期,练一个‘广场舞’值得吗?”而每当此时,有过一次“广场舞”经历的王雨鸽都有心理准备:“再辛苦,再累,为了那一天,都是值得的!”
一生难忘努力追梦才不负韶华
五十六个民族携手同心,用舞蹈和歌声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用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的表演,展现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壮志豪情。演出结束后,王雨鸽和同学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们交流当晚的心情,那是一生难忘的场面。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伟大祖国旧貌换新颜。
作为一名90后中共党员,王雨鸽说:“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二次起舞,使我对祖国的感情更加深厚,也更能深切感知到,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庆幸能够生在新时代,与祖国共成长,唯有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努力追梦,才能为国家增光添彩!”(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