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这儿还有1949年10月1日的《人民日报》!”9月22日上午,北中环集祥美地北区内,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纸展吸引来居民惊羡的目光。展览中的300余份报纸,时间跨度70年,分国庆、改革开放、劳模等不同板块。报纸的主人是72岁的市民王立功,他从1963年开始收藏报纸,以“红色记忆”为主题,至今已收藏有7万余份国内外报纸。
报纸记载历史
在尖草坪区柏板村醋厂办公室三层,挂有“王立功红色记忆家庭藏报馆”的牌子。
藏报馆内,一排排展板上贴着已经泛黄的报纸。1949年10月1日的《人民日报》,刊登着《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今日在首都隆重举行》等消息,配以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照片。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山西日报》《太原日报》……不同报纸历年有关国庆的报道,令人在惊叹中体会着时代变迁。
“再过几天,国庆主题的报纸就收藏够整整70年的了!”王立功说。除了国庆主题,全国劳模申纪兰、雷锋、改革开放、抗日战争、太原解放等百十个主题的报纸分门别类,既有全国各地的报纸,还有俄罗斯当地华人报纸等。
藏报纯属爱好
王立功出生于太原一个教师家庭,自小喜欢阅读。1963年,正读初三的他开始有意识地收藏报纸。后来,他到柏板村插队,并在北郊区食品酿造厂担任厂长和支部书记,每逢遇到国家大事,他便有意识地把报纸收藏起来。
为了收藏,他经常去逛南宫古玩市场,遇到稀有或短缺的报纸,都会收归己有。2004年,他在逛哈尔滨的古玩市场时,无意中发现一张刊登上海解放消息的《东北日报》,当即花500元买了下来。
一次去日本旅游,看到一张刊登有太原消息的日本报纸,出版日期是1938年,上面有很多照片可以作为日本侵华的罪证,他如获至宝。
每次从外地归来,他的背包总是鼓鼓囊囊,子女以为是好吃的,但包里每次都是父亲收藏的报纸。
为此,王立功还曾给全国各地的报社写信联络,至今,每逢有重大消息,会有国内十几家报社给他寄来报纸。
渐渐地,他在藏报界的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收藏界大咖也会与他交流一些珍贵的藏报,省内一些学校、图书馆在更换废旧报刊时,也会赠予一些。
至今,他收藏的报纸已有7万余份。王立功住在柏板村,和其他村民一样,他家也盖起了小二楼,但楼上有3间屋子是专门用来存报的。他还在藏报房间挂起湿度计,并特意没有装暖气,以保持湿度和温度。
收获巨大快乐
藏报给王立功带来巨大快乐和收获。
他一有空就钻在屋子里整理报纸,大儿子耳濡目染,喜欢阅读和写作,成了作家。孙女上大学时,给他搜罗回山西师范大学校报;在俄罗斯攻读硕士研究生时,为爷爷捎回当地的华文报。
因为藏报,王立功结识了全国各地的收藏爱好者,精神上得到极大满足。目前,王立功担任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协会副会长、山西集报分会会长,不少人在他的影响下加入收藏队伍。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2008年,王立功首次在尖草坪区开展汶川地震集报展,展出全国各地关于抗震救灾的报道,大大鼓舞了人们团结一致面对灾难的信心和勇气。
王立功说,这些报纸不仅仅属于自己,分享出来,可以让更多人汲取到精神力量。为此,他经常会到社区、学校、广场开展各种主题的红色记忆集报展。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王立功从9月20日起在我市巡回开展红色记忆集报展,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历史,传递正能量。记者侯慧琴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