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女士购物收到电子发票,好存好找,觉得挺好,说给丈夫听却引来吐槽;一名老人选择一家旅行社的原因只是因为对方提供了纸质的材料。最近,我市不少商家推行电子发票、电子合同,却给市民带来了不同的消费体验。记者采访了解到,商家经营上在发票、广告、资料等方面开始"无纸化",节约了人力物力,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却是有时欢喜有时愁。
此时方便彼时麻烦
“这样真挺好,不怕找不到了。”刘女士最近买了一台电视机,在收银台付款后,销售人员提示,用手机扫收银台上的一个二维码,会生成电子发票,存在微信账户的“票证”里就行,也可发送到自己的电子邮箱。“今后如果售后安装、维修等环节需要使用发票,点一点就显示出来了。如果有需要,也可以打印成纸质的。”刘女士说,家用电器种类多,而保修期也比较长,需要保存好发票。可小小的一张发票一不小心就不知道“塞”到哪里了,用的时候“翻箱倒柜”也找不到。“前一阵笔记本电脑的发票怎么也找不到。结果,花钱修好没几天,收拾东西的时候‘人家’又冒出来了,真是……”刘女士回家和丈夫说起电子发票,没想到引发对方好一阵吐槽。 刘女士的丈夫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出差。“说这电子发票吧,和商家开发票的时候省事,手机或电子邮箱就搞定,也不用塞满钱包或专门找地方保存。可到了报销的时候,财务上还是要纸质发票。”他说,这就麻烦了,需要把电子邮箱、手机里的电子发票一张张下载下来,有时候会遇到下载后无法打开的情况。“吃过亏了,我尽量索要纸质发票。”他无奈地说,“有的商家现在两条腿走路,电子发票和纸质发票都有,而一些商家只提供电子发票,咱夹在中间挺难受。其他同事也唠叨过,可不管是商家采用什么方式提供发票,公司财务认可哪种发票,都不是我们能左右的。”
这边节省那边费事
天气转暖,张贵明准备带着老伴出去旅游。选来选去终于选定了一家旅行社。而“拍板”的理由,说起来有些让人想笑——两张A4纸。“我们两口子转了几家旅行社的门店,想看看出行路线、景点介绍之类的,结果门店里连一张介绍的纸质宣传单都没有,一说就是发到手机上。”老人和记者说起来还有些“火大”,“人老了,眼力不行,忘性大,手机屏幕就那么点大,看着费死劲了,我俩捧着手机看得眼泪都下来了。光听人家说又记不住,就想有张纸质宣传单,看清楚些、心里踏实点,可是……”老两口一度打算放弃出行,还好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听到老人抱怨后,主动打印了两张A4纸的旅游信息。该门店的工作人员昨天拿着几张铜版纸广告对记者说,这些都是以前印制的,用不了剩下的。这些广告看着挺漂亮,但对门店来说不实用,印制成本高,一旦发生变动就得重新印制,旧的就废了,卖废纸还价钱低,也不环保。现在人人都用智能手机,文字、图片,甚至视频,很方便发送,而且可以随时随地交流。有的客人看着好,转发给朋友,无形中替他们做了宣传。现在,除非遇到类似张贵明的特殊情况,都不提供纸质的材料,提供的话也只是简单地打印一些介绍。 正在门店咨询线路的陈先生听到我们的对话,也有话说。“你们是节省成本,也省事了,可我们费事费钱啊。”他说,家里没有打印机,像电子发票、旅行社发到手机的信息,如果需要纸质的,都得到打印店去。“原来消费者拿这些是顺便的,免费的,现在钱和事儿都被商家的‘无纸化’转嫁到自己身上了。”
两手准备减少纷争
“这确实是‘无纸化’眼下比较尴尬的地方,商家和消费者一时难以同步,很多方面也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职业经理人张洪升说,在信息化浪潮下,“无纸化”也是大势所趋。“无纸化”经营对商家来说可以说省时省力省事。就拿发票来说,纸质发票的整体成本不低,因为除了纸张本身,还有财务人员领取发票、处理发票等方面的成本,有数据说一张纸质发票的平均成本要1元多。纸质发票变成电子发票后,可以减少人力物力成本,特别是那些需要频繁开票的商家。但多数财务报销还是只认纸质发票,消费者有了电子发票还必须打印成纸质发票。发票“无纸化”不仅没有实现,反而带来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不理解甚至纠纷,也给消费者增加了负担。
从现在的情况看,消费者对电子发票等商家进行的“无纸化”经营行为,还在了解和适应的过程中,不是所有人都接受,愿意接受的人中也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乐于接受。面对消费者的不同情况,商家最好做好有纸无纸两手准备,适应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他建议说,像一些大型卖场,消费者消费后可以凭购物小票免费停车,可以借鉴一下,设置低收费或免费打印电子发票等服务设施,也算是贴心的服务,小处也能暖心,吸引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