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报业集团) >> 今日聚焦

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首展年内亮相太原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弓凤飞 2019年03月11日 07:35

  石窟艺术随山雕凿,形象生动自然,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天龙山石窟享有“龙飞天宇摸星斗,窟凿石崖见斧工”的美誉,遗憾的是,今天游客能观赏到的大多数洞窟只有残损不全的造像和被凿毁的窟壁,人们难以想象石窟辉煌时期的原貌。在国外一些博物馆,参观者虽能看到流失海外的石窟造像,却无法了解其原始洞窟语境。3月7日,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项目论证会在太原博物馆召开,会上传来消息:历经3年,经科技和艺术的融合,天龙山石窟本体及流失海外文物调查及数据采集、处理、复原取得重大成果,巡展首展将于年内在省城亮相。

  神奇!科技助力再现石窟破坏前原貌

  论证会上,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中国社科院、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理工大学、太原市文物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各位专家学者围绕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项目的价值意义、陈展主题、内容、形式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并从主题主线、呈现方式、陈展内容细节及观众互动方式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项目由山西省文物局、太原市文物局共同主办,天龙山文管所、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具体承办,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石窟数字复原主要运用三维扫描、数据建模、数字虚拟复原等科技手段,以3D投影、大型数字洞窟沉浸式体验、 VR虚拟体验、全息展柜、互动透明信息屏展柜、高清视频、互动体感多媒体等展示形式,将石窟本体与被盗造像合归一体,广角度、多层次、近距离地展示石窟破坏前的原貌,再现天龙山石窟的辉煌和魅力。

  该项目被列入山西省文物局“十三五”重点巡展项目、文物活化利用重点支持项目和中宣部“中华文化走出去重点推广项目”2019年国家项目库。

  首创!创新文物展示利用方式

  天龙山位于太原市西南36公里处,平均海拔1700米,附近有龙山、悬瓮山、太山、蒙山相依。这里群山环绕,植被茂盛,气候清爽,风光秀丽,东西两峰山腰间分布着丰富的石窟群。天龙山石窟始凿于北朝东魏时期,历经北齐、隋、唐不断开凿,现存石窟25座,大小石佛造像500余尊,浮雕、藻井、壁画等1144尊(幅),是我国北朝至隋唐石窟艺术的精品力作,特别是唐代菩萨造像被专家学者公认为同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著名雕塑艺术家刘开渠先生称之为“世界石佛之最、东方的维纳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天龙山石窟遭到大规模盗凿,绝大多数石窟造像流失于日本、美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瑞士、加拿大等国家的多个博物馆及私人手中,并成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国际一流博物馆的重要藏品长期展出。

  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项目,旨在让石窟造像的审美效果得到更好的呈现,便于人们欣赏石窟造像的文化底蕴,推动其艺术价值的传播。与会专家认为,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项目是国内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分离的文物与原生环境全方位虚拟合体的首创,是国际上首例该种类型文物的大型数字复原巡展,对于掌握天龙山流失文物信息,全面再现天龙山精美绝伦的石窟艺术,创新文物展示利用方式,让文物活起来、走出去,开展国际文物交流合作,打造文物外交品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影响力,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惊喜!年内首展亮相省城

  经过3年的努力,石窟数字复原巡展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天龙山石窟本体及流失海外文物调查及数据采集、处理、复原取得重大成果。

  天龙山文管所与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合作,完成主要石窟本体的三维扫描和数字建模及10个洞窟的数字复原工作。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完成100余件海外流失造像的三维扫描、数字建模等信息采集处理工作。

  本次论证会后,主办方将根据专家意见对陈展方案和陈展内容进行修改完善。该项目将于年内在省城实现首展。

(责编:田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