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赶上工作日,很多人无法回家陪伴父母,不少人还身在异地,不能和家人团聚。
连日来,记者采访发现,为了让大家过好元宵节,不少社区搭建平台,引导邻里街坊"抱团"闹元宵,一些年轻人则选择当"拼客",找志趣相投者抱团过节。
社区搭平台
2月19日上午,杏花岭区富力城社区内欢声笑语,由社区和物业举办的元宵喜乐会正在进行。现场的活动丰富多样,既有猜灯谜活动,还有歌舞红火表演。物业人员还专门在广场上支起电饭锅,煮上一锅香喷喷的元宵,供大家分享。
居民侯阿姨一边品尝元宵一边对邻居说,元宵节孩子都不在身边,早晨起床后还觉得有些郁闷,下楼加入到社区大家庭中,心情立刻就敞亮了。
据了解,该社区的元宵喜乐会已经举办10年了,一年比一年精彩,大家非常感谢社区能够搭建平台,让空巢老人能抱团过节。2月18日一大早,空巢老人张大娘就来到小北关社区小广场,参加社区组织的元宵节活动。小北关社区今年的活动也很热闹,上午有猜灯谜、滚元宵活动,下午有闹红火表演。参加演出的都是社区居民,大家兴高采烈地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张大娘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了表演队伍中。 “孩子不在身边,和邻里街坊过节,也一样高兴!”张大娘兴奋地说。
抱团闹元宵
空巢老人聚在一起热闹过节,“上班族”也在寻找“抱团”的快乐。
元宵节当天,陈女士和同事选择了“办公室聚餐”。大家每人早晨在家做一道拿手菜,带到办公室中午一起享用。陈女士早有准备,做了一道八宝饭,又带了一些家乡的土特产。中午到了,同事纷纷拿出各自准备的美食,用微波炉一热,顿时香味扑鼻。大家一边吃,一边互评,还选出了“办公室大厨”,办公室里的元宵节也过得很有味道。 “我们几乎每年都不能在老家过元宵节,逐渐就形成了一个抱团过节的朋友圈。”老家在阳泉的刘先生已在太原工作多年,最近几年的元宵节,他都是和朋友一起度过的。大家一起去餐馆吃饭聊天,逛街赏花灯,感受元宵节的气氛。
陪伴最重要
近年来,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每逢传统节日,不少空巢老人和外乡人不得不独自过节。若元宵节赶上了工作日,这样的人更多。“不管个性多么坚强,由于亲人不在身边,每当过节时,心中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失落。”采访中,不少人都这样认为。然而,只要有人陪伴,大家聚在一起,同样高兴快乐。
为了能在节日期间找到温暖团圆的感觉,老年人抱团、年轻人拼节渐渐成了潮流。不少社区也发现了这个苗头,积极为空巢老人以及外乡人搭建平台。社区干部和物业人员表示,对于传统节日,最好的庆祝方式就是陪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城市中,传统文化需要重新构建。对于亲人不在身边的群体,“抱团”过节很有吸引力,能让他们找到家的感觉,并增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同。本报记者袁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