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居民到社区办事时,偶尔会碰到这样的尴尬:受理的工作人员入户走访不在岗,一件并不复杂的事,可能就要跑好几趟。如今,在营盘街道并南西一、并南西二社区,这样的情况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在学习“枫桥经验”过程中,小店区各街道社区积极开展社区基层治理创新,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实行“AB”岗轮岗,建起狄仁杰文化主题公园,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大大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AB”轮岗便民升级
“拿着准备好的材料到社区,谁知我们社区主管社保的工作人员不在。我以为要白跑一趟,没想到并南西二社区的分管人员很热心地帮我把材料审核好了”,并南西一社区居民黄阿姨对记者说,“自从社区实行了服务窗口‘AB’岗,不仅办公时间延长了,我们也不用担心跑错社区,真的是方便群众!”
并南西一社区、并南西二社区原本就是紧邻的两个社区,社区属地只有一街之隔,居民办业务也经常会走错社区。因为每个社区工作人员还兼任了所在宿舍区的网格长,白天要在办公室帮居民办业务,巡查走访工作不得不放在下班后进行。
为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服务质量,自2018年7月以来,两个社区决定改变工作模式,实施“AB”岗工作制,将两个社区党建、民政、卫计、社保、低保五个便民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整合,实行窗口、网格巡查“AB”交替上岗。
而且为了轮岗办事方便,两个社区克服困难,在并州南路西一巷12号一座二层小楼上建立了营盘街道并南西一、并南西二党群服务中心共同办公,既做到岗不缺位,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又能更好地深入群众,听民情、解民忧,提高为居民办事效率,实现群众服务“最多跑一次”的目标。
基层共建服务升级
与此同时,还有更多的新变化在小店区发生。
在小店区坞城街道坞城路西社区,一个由社区、居民和驻地单位共同成立的“公益互助联盟”已经举办了20次公益活动。驻地单位定期为居民提供公益法律服务,开展普法讲座,提高居民的维权意识;每天下午6时在社区课堂里,联盟中的教育机构会指派老师免费为社区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子女提供专门课业辅导,解决孩子们课后无人指导的难题;同样,社区有特长的居民也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或是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理发,或是将自家不用的衣物、书籍捐给有需要的人……整个社区形成了“我帮你、你帮他、他帮我”的良性循环,以全新的社区公益服务模式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利器。
而在狄仁杰故里的狄村社区,一座以传承狄仁杰廉政文化为主题,弘扬忠、义、孝、善的狄仁杰文化主题公园也初具规模。以狄仁杰文化中尊祖尚德、家国情怀、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为引导,同时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为青年人创造就业机会,让幼有所学,老有所依,在社区形成向善、向好的整体氛围。
居民自治平安升级
72岁的田振茅大爷自打退休后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9点多要出门一趟,在自己居住的山西财经大学宿舍院里绕着每栋楼转转,一方面是遛弯,更重要的是在小区里巡逻,遇到脸生的,就出声询问一下。
田振茅大爷是坞城街道坞南社区“红袖章义务巡逻队”的队长。去年,社区组织成立巡逻队时,一向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的田大爷第一个报名参加,而且他还叫上了和自己一起练唱歌、书法的好友,都参与进来,构成了一支平均年龄在62岁、40余人的巡逻队伍。
红袖章义务巡逻队在巡逻中时刻提醒居民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时刻注意人身安全,同时做好安全隐患排查,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向社区汇报,尤其是寒暑假期间,更加大巡逻排查力度。努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使社区平安更加升级。
除了红袖章志愿者,社区还广泛发动党员志愿者、平安志愿者、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军退志愿者等各类30余支志愿者队伍,每年至少做200余次公益服务。